發布時間:2024-07-07 22:57:23
作者:錢政 編輯:馮曉暉
本系列發布九江文史類研究文章,首發于“潯陽敘話”公眾號,再由編者“馮曉暉”公眾號轉發,并在國內主流自媒體網站(今日頭條、百度、搜狐、新浪、網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轉載。歡迎投稿,相關要求及聯系方式見自動回復。
江塑廠系江西塑料制品廠簡稱,它位于廬山北麓的九江市十里鋪劉家塘附近,與動力機廠、輕工機械廠呈三角形位置。它是在早年九江鋼鐵廠舊址基礎上建設的,面積有15萬平方米的一個新型塑料制品廠,早期企業隸屬江西省手工業管理局。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農業上采用聚氯乙烯薄膜,使農作物產量大幅提升,我省是農業大省,特別是水稻種植是國家重點省份,因而中央、江西省有關部門決定在江西省建設一座以生產農膜為主的塑料制品廠。為此,省主管局投資538萬并利用省主管局多年積蓄的外匯,從日本購進了815×2200mm斜Z型四輥壓延機、密煉機和其它薄膜生產流水線的配套設備,以達到年生產能力6000噸的(最大幅度寬1800mm)聚氯乙烯農用薄膜,來滿足江西全省農業生產對農用薄膜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中日兩國尚未建交,四輥機是通過民間機構從日本進口的,后來江塑廠供銷科長朱培元同志也參與了此工作。
小四輥車間
當時抓此項目引進工作和進行可行性報告及初步方案的是時任江西省副省長的黃先同志和省二輕局唐述川處長。此后省二輕局指派王鐵光同志為江塑廠籌建處主任,而任命廠長副廠長是投產后才定下來的事,1966年1月建立中共江塑廠籌建處支部委員會。1966年9月27日,江西省計劃委員會正式批準成立江塑廠籌建處,并由20余名工作人員組成。
江塑廠聚氯乙烯斜Z型四輥延機是從日本進口電子計算機自動化控制的薄膜生產先進設備。當時電子計算機是電子管和半導體結合的。這種先進的設備本省技術上調試有困難,最后請了清華大學研究所的技術人員來廠調試,原設計要求四輥機與冷卻裝置之間運行速度準確度是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誤差,但江塑廠沒有達到這個標準,這到底是日本廠家問題還是安裝調試問題,當時沒有搞清楚也沒有進行追究。
新籌建江塑廠,除設備外還需要一定數量的行政干部、技術人員和工人等。為此,吸收了省二輕局的機械工程師吳鎮良、浙江大學有機合成及塑料工藝學專業畢業的周啟淼、陳寶珍、江西工學院化工系有機合成專業畢業的康遠霖、肖敬生以及電氣專業畢業的王軍、楊柳等;行政人員有部隊軍官轉業到地方的劉憲周、黃惠順、曾范添、文光華等;另從二輕局下屬廠礦調來一些電氣、機械、金屬加工專業的老師傅及少數其他人員,最大的工人來源是從九江市、廬山、修水、德安等地招收的120名學員。1965年底,在南昌進行培訓一個月左右,并于1966年2月在根據今后工廠工作需要,將這批學員分別送到上海塑料一廠、上海塑料二廠,實習聚氯乙烯薄膜生產各流程,上塑二廠實習薄膜卷芯用的聚氯乙烯硬管生產工藝、以及去江西造紙廠學習電、鉗工之類的維修技術,以便滿足將來生產時的設備維修要求。
小四輥車間安裝人員
當時負責管理赴上海實習的轉業干部是黃惠順、曾范添;赴江西造紙廠實習的負責人是部隊轉業干部文光華。廠里技術人員也輪流分別派來上海見習薄膜、硬管的生產工藝流程。
1966年7月,從日本進口的四輥壓延機各類設備開始從長江碼頭卸貨,用大型平板貨車運往十里鋪工廠中,在當時條件下,九江市民從沒見過如此大型的運輸設備,引起市民議論紛紛……
當時日本進口的四輥機生產線,廠里請來福建省三明市安裝公司負責全部生產線的設備安裝工作。
赴上海南昌實習一年左右的學員,回廠后薄膜車間設備尚未安裝好,大家每天積極參加四輥機車間的基礎建設,因為是在一片荒草地上建車間,大家每天忙于削磚頭、搬鋼錠(用于四輥機主機基礎壓實)、運水泥、清除各種雜物……新的廠房和車間就是在大家辛勞之中建成的。
與此同時,廠里進行人造車間生產籌備,1967年初,選派人員去杭州、常州兩地的人造革廠學習生產操作工藝,并于1967年5月江塑廠人造革生產線正式投入生產。
江西造紙廠的劉乙黎工程師幫助解決江塑廠建廠中一些技術難題,并指導周啟淼、陳寶珍、康遠霖、肖敬生等剛畢業的大學生進行技術上工作。由于日本進口的四輥壓延機生產過程中要求不得突然停電、停機,而且四輥機必須逐步降溫到80度以下,6至8個小時后才能停機,否則四輥機的輥筒會變形損壞。這樣江塑廠必須搞雙線供電(另從龍門溝變電站又拉了一條供電線);供水問題好在原九江鋼鐵廠在廠區內有一個大型蓄水池,可在自來水突然斷水的情況下急用抽用蓄水池的水。對于四輥機生產對高溫高壓蒸汽的要求,江塑廠鍋爐房安裝了一臺高壓鍋爐可提供200度以上25公斤壓力、每小時蒸汽量2噸給四輥機使用。另一臺普通鍋爐可提供8公斤壓力的蒸汽供密煉機、兩輥機設備加熱使用。
小四輥車間安裝人員
1968年11月江塑廠革命委員會成立,劉憲周同志擔任主任和中共江塑廠核心領導小組組長;駐廠軍代表江冠林同志擔任副組長。
江塑廠四輥壓延機生產線整個流程是在四輥車間后部的多層鋼結構金屬構件樓層中,從上而下依次為:
一、聚氯乙烯樹脂粉料的篩粉工序,通過適當的大小網孔將樹脂粉進行篩選,去掉可能存在的雜物;
二、篩后的樹脂粉料進入高速攪拌機,同時按產品不同加入不同配比的增塑劑、穩定劑,生產非農膜的其它民用薄膜時,按產品要求加入不同顏色的色漿包和適量的碳酸鈣做填充劑,以降低成本;
三、將高速攪拌機出來的混合料在高溫密煉機中進行混合塑化,其加工出來的“面團狀”混合物輸送到車間底層前后排列的兩臺高溫兩輥機進行進一步的均勻混合和塑化,然后通過傳輸帶送到高溫高壓的四輥機輥筒中壓延成所需寬度、厚度的薄膜,再經過冷卻輥筒冷卻到常溫后,送至收卷機卷成成品再包裝出貨。
1969年6月,四輥機第一次冷態試車;1969年12月,四輥壓延機進行熱態試車,兩次試車都請來了上海塑料一廠的老師傅協助調試。1970年1月四輥壓延機開始正式投入生產。其產品配套必需的收卷芯硬管業已同時試車成功投入生產。
江塑廠薄膜生產線從籌建、安裝、調試、投產,是當時江塑廠全體員工共同奮斗幾年的結果,完成了省政府和省二輕局當初的夙愿:建一個屬于全國全省的大型生產農用薄膜為主的塑料制品廠的愿望。這也是江塑廠建廠初期歷史的始末。
錢政
【編后記】
據《九江工業史》記載,江西塑料制品廠是我國“三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1965 年 9 月建廠,廠址位于九江 市十里坡劉家塘 (原九江鋼鐵廠舊址)。1967 年 5 月竣工投產,當年生產人造革 1.5 萬米,創產值 4 萬元。1970 年 1 月,年產 6000 噸壓延膜生產線正式投產,可生產寬幅達 1.8 米的薄膜,居當時全國 塑料制品行業之首。由此成為全國八大壓延膜生產廠家之一。該廠生產的人造革、壓延膜填補了江 西省內空白。
70 年代至 1985 年,江塑廠先后建成 8 條塑料制品生產線。1974 年 9 月,年產 300 噸的聚乙烯 吹塑農地膜生產線建成投產,開創了九江市生產農地膜的歷史。1985 年 6 月,年產 1800 噸薄膜、透明片的小四輥生產線建成投產,江塑廠的生產能力不斷增強。至 80 年代末,江塑廠年生產能力已達 12000 噸。1992 年,職工 1125 人,塑 料制品產量 6699 噸,占省比重 50%以上。
1996 年后,民營塑料企業迅速發展,加之江西塑料制品 廠設備及產品老化,無新產品投放市場,競爭優勢弱化,1996 年,年產量僅有 1684 噸,1997 年降 至 1265 噸,2000 年全面停產。